Skip to content

辛弃疾《鹧鸪天·代人赋》读后感

首先附上全文。

全文

晚日寒鸦一片愁,柳塘新绿却温柔。若教眼底无离恨,不信人间有白头。

肠已断,泪难收。相思重上小红楼。情知已被山遮断,频倚阑干不自由。

读后感

提起辛弃疾的词,往往是豪放的,而这首《代人赋》则是稼轩少有的闺怨词。代人所赋,究竟是为何人代赋,也已不可考。

“晚日寒鸦”,“柳塘新绿”,开篇写景,点出了时间和环境。

“晚日”即是傍晚时分。夕阳西下,为天地笼起一股迟暮之感,最易引发离愁别绪。如晏殊所写的“夕阳西下几时回”,马致远所言“夕阳西下,断肠人在天涯”。在这样的晚日之下,“寒鸦”鼓噪,更添萧索之意,起烦躁之情。如此情景之后,紧跟着“一片愁”,为词奠定了基调。

“柳塘新绿”则点出了初春的季节,是一抹“温柔”的美好景色。然而这样的美好景色却只映入一人之眼,身旁并无共享这一抹温柔的人。“以乐景写哀,以哀景写乐,一倍增其哀乐”,一个“却”字体现出了此时此地的柳塘春景,与内心的心境截然相反。

“若教眼底无离恨,不信人间有白头”,稼轩终究是稼轩,即使是闺怨词也不失豪迈。这两句既在个人与天下之间跳跃,也在否定与肯定之间跳跃。“眼底无离恨”是写个人没有“离恨”,而“不信人间有白头”是个人不相信天下间会有人白了头发。但“眼底无离恨”却是“不信人间有白头的前提”,那既然眼底有离恨,那人间也有白头了。在这样的设定之下,“我”已经有了白发,那定是因为“离恨”。因“离恨”而“白头”,“白头”印证了“离恨”之深。此句实质是她感叹自己因为离愁之苦而年少白发。“思君令人老”,在诉说自己的同时,这两句也饱含了希望眼底再无离恨,人间再无白头之意。也因“人间”二字,从个人的期许变为了对天下有情人的祝福。

词的下片则更加直接,经过了上片的情绪堆叠之后,“肠已断,泪难收”更像是情绪爆发的直接诉说。“一片愁”的离恨与相思不停地折磨着她,已经到了肝肠寸断,泪水难收的地步。在这样极度的相思之下,“重上小红楼”是为了怀恋过去相聚的时光,也是为了排解相思之情。然而“重”字即可以解读为重上曾经和他一起来过的小红楼,亦可解读为她因为相思离恨已经多次旧地重游。

然而不管是哪种解读,这次的重上也是无功而返的,无法排解相思之苦。“情知已被山遮断,频倚阑干不自由”,登上小红楼之后,明明知道视线因为山的遮断,不可能看到所思之人。如欧阳修所写“平芜尽处是春山,行人更在春山外”,但她还是“不自由”地“频倚阑干”。“不自由”和“频”更是极写出了她相思之情,此时的行为已经被情绪所控,明知不可见却频频倚栏远望。同时以此句为结,更是留下了她是否此时依旧在小红楼上远望盼归的遐想。更添余韵。

辛弃疾虽以“代人赋”为题,但结合词人生平进一步推想,写这首词也很有可能是借闺怨以抒发自身壮志难酬的家国情怀。

最后更新于:

未经许可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